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南大学湘雅口腔医学院

中南大学湘雅口腔医学院

未知

中南大学湘雅口腔医学院
中南大学湘雅口腔医学院 医院全称:中南大学湘雅口腔医学院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桐梓坡路172号 医院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桐梓坡路172号
咨询电话 医院电话:0731-4805157
特色科室 特色科室: 展开>
特色科室 特色科室:
医院简介:  中南大学湘雅口腔医学院现有教职员工92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及相应职称人员25人;讲师及相应职称人员32人。各类专业在校学生276人,其中五年制学生216人,七年制学生60人;硕士研究生33人,博士研究生4人。学院下设综合办公室、口腔基础医学系、口腔临床医学系和口腔医学研究所,拥有11个教研室、一个口腔实验中心和三个研究室。院本部拥有集教学、实验、科研和行政于一体的综合楼、图书馆和装备先进、师资力量雄厚的口腔门诊部和口腔颌面外科病房。另有二个教学基地分布在湘雅二医院、湘雅三医院。  中南大学湘雅口腔医学院现拥有口腔基础医学、口腔临床医学二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名博士生导师。10名硕士生导师。12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并配备有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及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承担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湖南省科委、卫生厅、中南大学等下达的科研任务55项。获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一项,全国医药卫生科技大会奖一项,省卫生厅、省教委和省科委奖励六项。承担《口腔医学研究》副主编和《中华口腔医学杂志》等专业期刊编委工作。学院积极发展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先后与美国、日本、英国、香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举办国际口腔医学学术会议,在国际和国内专业刊物上发表科研及教学论文200余篇。4篇论文获得省(部)级论文奖。  口腔颌面外科学被确定为中南大学重点建设学科。  中南大学湘雅口腔医学院承担口腔医学专业五年制、七年制专业教学;承担临床医学、护理、麻醉、检验、医学情报、成教、研究生等7个专业,不同层次的口腔科学的教学。学院以教学工作为重点,本着“加强基础、注重素质、培养创新、整体优化、面向临床”的办学宗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切实加强教学管理,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集中精锐力量投入教学,每学年教授、副教授开课率为80%以上,全面开展双语和多媒体教学,多媒体使用率达90%以上,教学反馈良好。  中南大学湘雅口腔医学院门诊部开设有十余种专科专病门诊和特殊专家门诊,投入100余万元装备了从德国引进的先进口腔器械消毒设施和数字化照片系统。同时,为提高口腔医学院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各位专家、教授发挥自身的技术和科研优势,开展了在国内颇具特色和影响的医疗项目,如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的鉴别诊断和治疗;唇腭裂二期畸形修复治疗;各种疑难病例的烤瓷冠桥铸造修复等。  中南大学湘雅口腔医学院领导班子决心在中南大学正确领导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带领全体教职员工向国际知名、国内优等的现代化口腔医学院迈进。 查看详情

*该机构暂未与本站合作,所有信息仅供展示

中南大学湘雅口腔医学院全部科室

内科
外科
妇产科
儿科
传染病科
皮肤性病科
精神心理科
中医科
急诊科
康复医学科
核医学科
病理科
超声科
检验科
介入医学科
药剂科
护理专科
麻醉医学科
骨科
眼科
耳鼻咽喉科
医学影像科
生殖医学科
特需诊疗科
肿瘤科

中南大学湘雅口腔医学院推荐医生

粟红兵
粟红兵 副主任医师
擅长: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颌面软硬组织缺损的重建,涎腺疾病
简介:
粟红兵,男,副主任医师,副教授,1957年出生,中华医学会湖南口腔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杂志》编委。毕业于原湖北医学院口腔系。从事口腔医学20余年以来,在口腔颌面外科教学,特别是临床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尤其是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颌面软硬组织缺损的重建,涎腺疾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面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对颌面部血管瘤的综合治疗有较好疗效。先后发表论文10余篇,参编著作10余部。
唐瞻贵
唐瞻贵 主任医师
擅长:
口腔颌面部肿瘤防治、颌面部整形、恶性高热
简介:
唐瞻贵,男,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1964年2月生于湖南道县,医学博士研究生,现为中华口腔医学会会员、中国抗癌协会会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同行评议专家、国际口腔癌大会委员、湖南省制冷学会冷冻医疗低温生物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肿瘤学组成员、第四届全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会员、湖南省第八届青年联合会常委、《口腔医学研究》杂志常务编委。中南大学口腔医学院副院长,中南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基础医学系主任,中南大学口腔医学研究所口腔癌变机理研究室主任,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口腔科副主任。长期从事口腔颌面外科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并3次参加医疗、卫生、科技“三下乡“活动,多次受到上级组织嘉奖。先后被授予湖南省优秀青年岗位能手、湖南医科大学首届十佳青年、湖南医科大学优秀教师等荣誉、入选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2004年11月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团成员访问韩国。主攻方向为口腔颌面部肿瘤防治、颌面部整形、恶性高热的临床与基础研究,特别是在口腔疣状癌及恶性高热方面有精深造诣。较早开展全下颌骨缺损畸形血管化自体腓骨游离移植整复;在国际上首次建立了大蒜干预口腔癌变模型,在国内率先建立了大鼠腭癌模型;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口腔疣状癌的临床分型,并对口腔疣状癌从临床-病因(HPV)-超微结构-基因差异表达-蛋白组差异表达等进行了系列研究。其论文“ACLINICSTUDYONORALVERRUCOUSCARCINOMA”在希腊雅典第16届国际口腔颌面外科学大会作大会发言。在国内首次较系统地报道了恶性高热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并对恶性高热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
李运良
李运良
擅长:
口腔颌面部肿瘤、先天性唇腭裂和整形美容
简介:
李运良,男,教授,1973年10月毕业于原湖南医科大学医疗专业;1973年10月至1974年6月留校并参加湖南医学院“师训班”学习;1974年6月至1985年12月湖医附二口腔科任经治医师;1984年9月至1985年9月上海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学习;1985年12月至1991年12月附二口腔科任主治医师;1991年12月至1999年12月附二口腔科任副教授;1999年至今附二口腔科任教授。从毕业至今,一直从事口腔科学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有着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专长口腔颌面外科的临床工作,特别在口腔颌面部肿瘤、先天性唇腭裂和整形美容方面有较深的造诣。在中南地区首次采用趾关节移植治疗颞颌关节强直,填补了省内空白。现任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口腔科教研室副主任,中华口腔医学会湖南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湖南医学美容学会委员。已发表论文10余篇,参编专著2本,培养硕士研究生数名。
吴汉江
吴汉江 主任医师
擅长:
口腔颌面部损伤、口腔种植、正颌外科、口腔颌面部肿瘤根治和修复及唇腭裂
简介:
吴汉江,男,教授,1982年就读于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毕业后分配到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1989年至1990年在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颌面外科学习。现为教授,主任医师,中南大学口腔医学院副院长,湘雅二医院口腔科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华口腔医学会湖南分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医院管理委员会口腔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编委。从医20年来一直从事口腔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在口腔内科、口腔外科疾病的诊治有丰富经验,尤其长于口腔颌面外科。在口腔颌面部损伤、口腔种植、正颌外科、口腔颌面部肿瘤根治和修复及唇腭裂治疗方面有较高造诣。主持开展的多项医疗技术填补了省内空白。在国内首次发现并报告创伤性颞颌关节强直患者关节盘髁状突移位首创髁状突和关节盘复位术治疗颞颌关节强直。颞颌关节强直并颌面畸形的同期手术治疗、髁状突骨折的诊断和治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省内口腔界有较高知名度。承担院级科研课题两项,省级课题两项,卫生部课题一项。近年来,先后在全国性口腔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20余篇,并有10余篇论文在全国专业学术会议上宣读。参与编写医学专著一本,审核中专教材一本。
翦新春
翦新春
擅长:
口腔颌面部先后天畸形与缺损的诊断与治疗,颅中窝底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简介:
翦新春,男,教授,博士生导师,1951年生,湖南省安乡县人。1975年毕业于湖北医学院口腔医学系本科,1986年毕业于湖南医学院研究生班,获医学硕士学位,1988年~1989年在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进修口腔颌面外科,1992年10月-1994年5月在美国弗吉尼亚州立大学医学院作访问学者,被聘为弗吉尼亚州立大学医学院客座教授。现任中南大学湘雅口腔医学院院长,中南大学湘雅口腔医学研究所所长,中南大学湘雅口腔医学院组织工程研究室主任,中南大学湘雅唇腭裂治疗中心主任,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主任,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口腔科学教研室主任、口腔科主任;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学教授、主任医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外科学博士生导师;中南大学湘雅口腔医学院口腔临床医学硕士生导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名医。兼任湖南省医学会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南省牙病防治指导组副组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湖南省总主考官;受聘为广西省桂林口腔医院名誉院长,湖南省常德市口腔医院名誉院长;现为《口腔医学研究》杂志副主编,《中华口腔医学杂志》、《上海口腔医学》、《临床口腔医学杂志》、《广东牙病防治》、《中国口腔医学年鉴》、《中国现代医学杂志》、《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等杂志编委;同时为:美国科学技术促进会、国际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协会、中华口腔医学会、中国抗癌协会会员;美国纽约科学院特邀国际会员;国家自然基金生命科学部评审专家。主攻口腔颌面外科专业疾病,尤其善长口腔颌面部先后天畸形与缺损的诊断与治疗,颅中窝底肿瘤的诊断与治疗,该两方面在国际国内有极高的声誉,被国内同行专家所公认。他于1984年与刘蜀凡教授一起在中国大陆地区首次发现了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这种癌前病变,并对该病的流行病学、组织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学及癌变机理进行了系统深入研究,该研究目前为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他于1991年湖南省内首次发现了第1例恶性高热患者,为以后对该病的系统认识和研究起到了开创性的作用。主持和参与部、省级科研基金课题及美国CMB课题等10余项;在国际、国内用英文和中文在不同专业杂志上共发表论文170余篇,其中国际SCI论文16篇;获中华医学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湖南省医药卫生科学技术进步二等、三等奖8项;共出版专著2部,主编专著6部,参编专著及教材10余部。已毕业口腔临床医学硕士生12名,在研硕士生8名,在研博士生13名。
微信 微信
微信
微信
咨询 咨询
咨询
咨询二维码
顶部 顶部
顶部